1、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1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謝 明 良*【摘要】本文主要是擬考察 1998 年於印尼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海域發現被命名為黑石號(Batu Hitam)的唐代沉船之陶瓷器,兼及該沉船可能的航路。由黑石號沉船所打撈岸的國陶瓷器計約六萬餘件,作品主要燒製於九世紀的湖南長沙窯、浙江越窯、河北邢窯和廣東窯系等瓷窯。除此之外,沉船還發現了件可能來自河南鞏縣窯的所謂唐青花瓷以及近兩百件的白釉綠彩鉛釉陶器。後者白釉綠彩陶器的產學界見解分歧,本文則是推論其可能是來自河北區瓷窯場所生產,同時不排除是來自著名的邢窯
2、窯場所燒製。從黑石號沉船出土陶瓷的組合以及國以外區的考古標本並考慮到當時的航運路線,本文認為黑石號沉船可能是於揚州解纜出港,其最終目的是波斯灣著名的東洋貿易港尸羅夫(Siraf)。關鍵詞:黑石號 唐代陶瓷 揚州 長沙窯 越窯 鞏縣窯、前言 1998 年,距離 尼 勿里洞 島(Belitung Island)海岸不 及兩哩,深度 約僅 公尺的海 底偶 然發現 大量成 堆的陶 瓷等遺 物。初勘 結果,確認 是屬於 沉船遺 留。由於該沉 船推 測可能 是因撞 及西北150 公尺處 的塊 黑色大 礁岩而 失事 沉沒,因此參與 勘查 工作的 員遂 將之命 為黑 石號(Batu Hitam)。黑石號 沉船
3、 的探勘打撈作業 始於1998 年 9,之 後曾 因西北 季風 度斷 工作,翌年 4 重新開工,同年 6 基本竣工。從黑石號 沉船 遺骸打 撈岸 的遺物 種類 和數量 極為豐 富,就 其質 材而言,少包括、銀、銅、鐵、鉛、骨、石、玻璃 和各類 的香料 以及 陶瓷器等,而除 了植 物香料 和玻璃 等遺物 之外,絕大 多數的 文物均 來 國所 製造生產。其,以 陶瓷器 的數量 最為驚,估計 萬 千餘件。依據 目前 所累積的國陶 瓷史 研究成 果,們已可 輕易 判明 沉船陶 瓷主要 是屬於 公元 世紀的作品。儘管 部分 瓷窯作 品的產 仍 待研究,但多 數陶瓷 應是來 湖 南省長沙窯、浙江省越窯、河
4、北省邢窯和廣東窯系等瓷窯窯場所燒製。*國立台灣大藝術史研究所 教授 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年)2 圖為文 總合 考察這 數量龐 大,種 類又 頗多樣 的沉船 陶瓷,極易 流於浮 光掠影,而 若欲 針對單 專題 進行探 討既 太多 的遺珠 之憾,不免又 以 偏概全之嫌。因 此,本文即 將採行 的做法 是擬 在綜合 觀察沉 船可 確切判 明瓷 窯產之各窯系 作品 的基礎 之,擇要概 括、省思其 在國 陶瓷研 究史 的意 義。其次,再針對白釉綠彩這類相對罕見,同時產仍爭議的作品進行考察。、沉船年的釐定及其對晚唐陶瓷編年的啟示 就陶瓷史 的領 域而言,數 年來唐 考 古的主 要成果 包括了 窯
5、址 的發掘 和墓葬的清 理工 作。窯 址標本 的樣式 徵,可做 為判斷 其他遺 址出 陶瓷 產的基本依據,而 紀年墓 葬所出 陶瓷無 疑也 為各遺 址同類 標本的 定年提 供了 重要的線索。依 據窯 址和墓 葬發掘 料並 結合 部分本 身即帶 紀年 銘文的 瓷窯 作品,其實很容易掌握黑石號沉船大多數陶瓷的大致產區及其相對年。黑石號 沉船 陶瓷 以湖 南長沙 窯的 數量 佔絕 大多 數,其 次,另 來 浙江的越窯青瓷、北 方的白 瓷、嶺 南的青 瓷和 所謂的 白釉綠 彩陶等 各類作 品。嶺南廣東窯系的 青瓷 當,以類 胎骨厚 重,整體施 罩綠青 色調透 明開片 亮厚 釉的作品最為精 良,所見器
6、式除了 少數壺 罐類 之外(圖 1),以百餘 件的呈 敞口、斜弧壁的圈足 或璧 足碗的 數量居 多(圖 2a、b)。另 外,也 於內 壁施以 耐 泥團墊燒而成的 粗質 青釉寰 底缽等 作品(圖 3)。圈足 碗口沿 切割成 花口,花 口以器身外壁 飾凹 槽,內 壁對稱 處出 戟,滿釉,底 處團狀 支燒痕;璧 足碗亦施滿釉,僅於 足留 塊 狀墊燒 時的 澀胎,頗具 色(圖 4)。從廣東 梅縣唐墓屢次出 現該 類青瓷 碗,同時梅 縣 車公 等窯址 也出 了造型 徵 完全致的標本(圖 5),可以認 為沉船 的 該類施 罩透明 亮厚青 綠釉的 作品,是來唐梅 縣窯 區所生 產。此 事實 既可 再度補 強
7、廣東 瓷窯作 品是唐 外 銷瓷的商品內容 之,同 時也 和東北 亞本 基本不 見廣東 陶瓷 而以越 窯青瓷、長沙1 2 1 廣東省博物館(古運泉),廣東梅縣古墓葬和古窯址調查發掘簡報,考古 1987 年 3 期,頁 211 圖 5 之;廣東 省博 物館 等,廣 東出 晉 唐文 物(香 港:香港 文 大 文物 館,1985),頁220 所載畬坑3 號墓出品。2 曾廣億,梅縣古窯址調查簡記,原 載廣 東文 博通 訊 1978 年 3 期,收入:廣東省博物館編,廣東文物考古料選輯1(1989),頁193-195 轉頁188。3 何翠媚,(橋理子譯),唐末期 廣東 省 窯業 陶磁貿易,貿易陶磁研究12
8、(1992),頁159-184。3 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3 窯和北方白瓷為主要的陶瓷輸入組合,形成鮮明的對比。沉船數 百件 的白 瓷窯 口不止 處,但 顯然 是以 百餘件 的河 北內 丘、臨城區的著 邢窯 系作品 最為精 良。器形 包括 子(圖 6)、碗(圖 7、8)、杯(圖 9)、杯托(圖 10)等不而足。其,淺 身弧腹 碗和斜 弧壁 碗的底 足亦多 呈璧形,前者見於臨 城大 年(856 年)劉府君 墓,而 前後兩 種碗式 也可在 廣州 大年(858 年)姚潭墓 尋得類 似的作 例(圖 11)。雖然,部分 邢窯白 瓷璧 足碗的作風極難 與做 為定窯 前身的
9、 唐曲 陽窯同 式作 品予以 明確 區別,不 過我們確實可在 臨城、內 丘等邢 窯窯址 得 見不少 與沉船 陶瓷完 全致 的白 瓷標本(圖12),因 此 相對 充分 的理 由將 沉船 該類 細 白瓷 歸入 邢窯 系統。結 合窯 址發掘層位和紀年墓料,知其約為晚唐世紀時期作品。數以萬 計的 沉船 所出 長沙窯 以直 口弧 腹淺 身碗 的數量 最多。該 類碗 多於內壁釉描 繪褐 綠相間 的各種 圖紋,間可 見到以 氧化鐵 書漢 字詩文 或題 記作品(圖13)。無論何者,多採取 沾釉的 方式 於口沿 內外兩 側裝飾 出對稱 的 處略呈半圓形的 釉 大褐斑,東京 國立 博物館 藏釉 褐書 開成 年(8
10、38 年)紀年銘文的長 沙窯 碗即具 備相同 的裝飾 作風(圖 14)。褐斑是長 沙窯流 行的 加飾技法之,碗類之 外,常見 的還 帶把 壺,其 係於 器肩置 多棱短 流,對側 設把,流和把之 間飾 模貼 花,待 施掛青 黃色 釉之後 再於流、把和 貼花部 位以 沾浸的4 5 6 7 8 9 10 4 龜井明德,貿易陶磁史研究 課題,本貿易陶磁史研究(京都:同朋,1986),頁4。5 李振奇等,河北臨城座唐墓,文物1990 年5 期,頁22 圖2 之5、6。6 廣州 市文 化局 文化 事業 管 理科(黃流沙等),舉辦廣州市年來生產建設出古文物展覽 的經 驗和 體會,文 物參 考 料 1954
11、年 8 期,頁96 圖 25。其 屬邢 窯作 品 事,已由 陳萬 里所 指出。參見:廣 州市 文物 管理 委員 會,年來廣州市古墓葬的清理和發現,文物參考料1956 年5 期,頁27。7 葉 民,邢窯芻議,文物1981 年9 期,頁50。8 河北臨城邢瓷研制小組(楊文山等),唐 邢 窯遺 址調 查報 告,文物1981 年 9 期,頁41 圖4-6。9 內丘縣文物保管所(賈忠敏等),河 北省 內丘 縣邢 窯調 查簡 報,文物1987 年 9 期,圖版貳之7。10 東京國立博物館編,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 國陶磁篇I(東京:東 京美 術,1988),頁79 圖308。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
12、年)4 手法裝飾 團扇 形褐色 斑塊(圖 15)。該類 壺是 沉船陶 瓷當 數量僅 次於 長沙窯碗的器式 之;江蘇 鎮江唐 太和 年(834 年)鄭夫墓 所出 壺亦 屬此類。其次,鎮 江元 和 年(820 年)府君墓 出 的帶草 葉紋樣 彩飾的 斂口 肩圓形小盂,或鎮 江寶 曆年(826 年)殷府 君墓出 的喇 叭式口 點彩小 壺 等長沙窯瓷,也 見於黑 石號 沉船(圖 16)。不僅 如此,沉船 所見 撇口淺 腹碟,碟心和外壁 部,留方 形露胎,作 風較為 殊(圖 17),但長沙 窯蘭家 坡窯 址既曾出該類 標本,同時 長沙大(太)和年(832 年)王清 墓亦見 同類瓷 碟,從而可知沉船該式碟
13、的確切窯口和大體的年。此外,總數 近兩 百件 的沉船 越窯 青瓷 亦存 在部 分可與 紀年 墓標 本相 互比較而得知其 大致 年的 作品。如沉 船所見 敞口 斜直壁 璧足碗(圖 18)即和安 徽開成年(840 年)墓越窯 系碗造 型致,而沉 船倣 銀器 式的委 角盤(圖 19)亦見於浙江 紹興 大 年(851 年)越窯製品。不僅如 此,委 角盤內 壁的 陰刻劃花紋飾也 和現 藏海 博物館 的大 元年(847 年)銘 壺紋飾 大體 相類。此外,河南 偃師 會昌 年(845 年)李存墓出 推 測來 越窯的 青釉唾 壺之 造型也和黑石號沉船同類作品極為類似(圖 20)。經由以 紀 年墓 料 與黑石
14、號沉 船所 見可 判明 產之 瓷窯 作品 的比 較,可以初步得 出結 論認為,沉船 多數陶 瓷的 年均 集在 世紀 前期。值 得提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鎮江博物館(劉建國),江蘇鎮江唐墓,考古1985 年2 期,頁133 圖4 之15。12 鎮江博物館(劉建國),同註,圖版參之5。13 鎮江博物館(劉建國),同註,圖版肆之6。14 周世榮,略談長沙唐王清墓與出瓷器的窯口問題,考古1985 年 7 期,頁620 圖 3之2。15 合肥市文管處(程如峰),合肥市發現明瓷器窖藏和唐邢窯瓷,文物1978 年 8期,頁53 圖 4。朱 伯謙,越 窯 國 陶瓷 全 集4(京
15、都:海 民美 術出 版+美乃 美,1981),頁176。16 張德懋,餘 姚發 現唐 大 年 瓷 壺 銘 款 43 字,文物參考料1957 年 6 期,頁92。該報告並未提及出委角盤出,本文是從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林士民),浙江寧波和義路遺址發掘報告,東方博物1(1997),頁244 的敘述間接得知。17 陳萬里,國青瓷史略(海:民出版,1956),圖10。18 國會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工作隊(徐殿魁等),河 南偃 師杏 園村 的兩 座唐 墓,考古1984 年10 期,頁911 圖9 之7。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5 的是,沉 船文 物分類、整理 的幕後 最大
16、 功臣,海德堡 大陳 玉秀 士,更於數萬件的陶 瓷 發現了 件器 外壁在 入窯 燒造之 前陰刻 寶曆 年 銘記的長 沙窯 釉彩 繪碗(圖 21),而與 該紀年 銘碗形 制相同 的長沙 窯彩 繪瓷碗於沈船 達數 萬件之 多。因 此,如 果我 們相信,瓷器 從燒成 販售 之間 不致於相距太久,則 黑石號 沉船的 絕對 年就 可能 是在晚 唐寶 曆年(826 年)或之後不久。無獨 偶,沉船 長沙窯 彩繪 碗當 另 件於碗 內壁 正繪 掛鐘圖 形,其兩 側繪 飾帶桿 旗幟,其 旗面 圓形開 光內書 字,另 旗 面開光則書了 字(圖 22)。由於 前述寶 曆 年紀年 正是 子年,因此 不由 得會讓懷疑了
17、或為子之訛?無論如 何,沉船 年 的初步 釐定,使 得我 們 理由依 恃船 的 大量 陶瓷進而結合目 前所 見紀年 墓料,回頭 檢証 過去 界對於 唐陶 瓷的編 年成 果或推論,甚 釐清 以往未 能解決 的若干 疑點。以長 沙窯瓷 的彩飾 變遷而 言,過去馮先銘曾經 指出 其斑點 裝飾是 由世 紀初 的大塊 褐斑演 變揚 州解少 卿墓 所見的褐綠小斑 點。從 湖北武 昌貞元 年(820 年)墓、湖 南長沙 大和 年(832年)墓,以及世紀前期黑石號沉船均見此類團扇形大褐斑,同時沉船長沙窯作品又 未見 明顯的 聯珠式 褐綠小 斑點 裝飾等 情形看 來,年 初期 馮氏的推論應該 說是 極為恰 當的
18、。其次,就紀 年墓 料而言,裝飾 褐綠 聯珠 式小斑點的長沙 窯作 品目前 見於江 蘇無鍚 咸通 年(867 年)皇甫雲卿 墓 和前 引揚州解少卿墓 的 雙繫罐。依據 墓誌的 記載 得知,後者解 氏墓為 夫婦合 葬墓,解氏卒於大和 年(835 年),其妻蔡 氏歿於 大 年(850 年),因 此墓 所見 雙繫罐既可能 是蔡 氏卒歿 後合葬 時所攜 入,也不排 除是埋 葬解氏 時的隨 葬品。從雙繫罐造型 和點 彩裝飾 和咸通 年(867 年)皇甫 雲卿墓 作品頗 為接近 事 看來,解氏夫婦墓的點彩罐較大可能是大年(850 年)合葬時所埋入。換言之,紀年墓料表明長沙窯褐綠聯珠式小斑點的年不能早於世紀
19、年,並且 晚 世紀 年 仍持 續 生產。就此而 言,長 谷部樂 爾認 為長沙19 21 20 22 19 馮先銘,年來我國陶瓷考古的收獲,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 年1 期,頁14-15。20 全錦雲,武 昌唐 墓所 見銅 官窯 瓷 器及 其相 關問 題,考 古1986 年 12 期,頁 1128 圖之23。21 周世榮,同註(14),頁621 圖之1。22 無鍚市博物館,江蘇無鍚發現唐墓,文物料叢刊6(1982),頁125 圖16。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年)6 窯的釉 彩繪 是由聯 珠式斑 點點描 圖形演 變而 來看法,以 及其門 生今 井敦近年所主張 長沙 窯點描 圖形的 作品,是介
20、 於褐斑 點彩裝 飾和釉 彩繪 之間 的過渡發展樣式 之說 法,恐怕 與事實 不符。從黑 石號沉 船包括 寶曆 年(826 年)紀年作品在 內的 數萬件 長沙窯 碗多繪 飾 釉彩 繪圖紋 看來,長沙窯 釉 彩繪的起始年 顯然 要早於 聯珠式 點描技 法。其次,長沙窯 窯址出 的書 紀年銘文的作品 則又 表明,釉彩 繪裝飾 持續 大 年間(847-859 年)仍然頗為 流行。黑石號 沉船 長沙 窯釉 彩繪 碗的 圖樣 內容 種類 極為豐 富,包括 各 式植物花卉圖形(圖 23、24)和雲 紋(圖 25)、鳳紋(圖 26)、鳥紋(圖 27)摩羯魚紋(圖28),和卷髮 物 紋(圖 29)以及採 用減
21、筆 方式 潦草 描繪花 草般的 圖案 等等。儘管題材 頗為 多樣,但碗的 造型 徵則 大體 致,並 且均於 碗口沿 部位 加飾只大褐斑,該 現象 可以說 明繪飾 內容 各異的 同器式 碗的年 應大 致相 當。過去次 曾 經提出 個饒 富趣味 的說 法,認 為長沙 窯釉 彩繪 的 類繪飾形似花 草的 圖紋,其實是 由鳥紋 簡化 而來,而長沙 窯的鳥 紋則又 是受 到波斯陶器鳥紋 飾的 影嚮。姑且 不論 氏 所列舉 的裝飾 鳥紋 的伊朗 東北 部陶器作品的年 是 否確實 早於長 沙窯鳥 紋碗?也暫 不論同 氏所謂 的抽象 簡化 鳥紋之觀看擺置 方向,即圖 形 的 判斷 是否正 確?就 黑石號 沉船
22、 料而 言,以兩類圖紋是共伴出現,並且也看不出兩者任何的時差距或圖形演變關連。因此,氏以及 其他繼 承或 發展該 說法 的論述,恐怕也 修 正的必要。界對於備受晚唐文歌頌讚揚的越窯青瓷仍存在不少難解的課題和爭議。其,爭議的 焦點之 是越 窯青瓷 刻劃 花紋飾 的出現 或成熟、流 行的年。23 24 25 26 23 長谷部樂爾,唐陶磁史素描,收入:唐磁(東京:根津美術館,1988),頁14。24 今井敦,晚唐國陶磁,東京國立博物館紀要31(1996),頁33。25 長沙市文化局文物組(蕭湘),唐長沙銅官窯址調查,考 古 報1980 年 1 期,圖版參之9、10 大年(855 年)銘彩繪壺;圖版
23、玖之10 大年(856 年)銘彩繪鼓價。26 次,發見 長沙 銅官 窯瓷 越州窯青磁,東洋陶磁4(1974-1977),頁8。27 如佐佐達夫即繼承並發展了該說法。參見同氏,出 國陶磁 海貿易,收 入:田 邊勝 美等 編,深井晉司博士追悼 美術 論集(東京:吉川弘文館,1987),頁231-234。27 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7 認為 晚唐 劃花紋 飾作品 只是罕 見的 例,也 的以浙 江寧波 出 越窯為例,主張劃花紋飾均出現於大年(861 年)以後,但盛行於北宋初期。之所以 會出現 這樣 分岐的 見解,其主要 原因是 帶明 確紀年 的晚 唐時期越窯劃花 作品
24、 極為少 見,故 者 們只能 援引 海博物 館藏 大元 年(847 年)越窯青瓷劃 花 壺等少 數作品 進行揣 測。另 方面,近年公 佈的浙 江和 義路遺址所出大 量越 窯劃花 青瓷,則進 步 將紀年 遺物結 合出 層位予 以分 期。依據報告書 的敘 述,唐 貞元年 間(785-805 年)已經出現少 量的劃 花紋 碗(唐第文化層);元和年 間(806-820 年)前後既見陰 紋或 陽紋 花裝飾,也存 在少量的劃 花標本(唐 第 文化 層);而大 年間(847-859 年)則普遍 出現 陰刻劃花作品(唐 第 文化層)。就 黑石號 沉船越 窯劃花 青瓷 而言,其 於內 壁陰刻花葉,外壁 飾道 凹
25、槽 的撇口 圈足碗(圖 30)見於元 和年間 唐第 文化 層的II式碗,同時 沉船唾 壺和整 體略呈 粗短 頸玉壺 春狀的 配置 多棱 口的 帶把壺(圖31)也見於同 層位 當。結 合該層 位亦 伴出 與沉船 類似的 長沙窯 貼花 褐斑飾壺(XI 式壺),可以認 為報告 書對於 該層 位的年 釐定 是頗為 恰當 的。不 過,如果我們 相信 黑石號 沉船的 越窯青 瓷是 來同 時段 的作品,那麼 和義 路之大年間唐 第 文化 層出 的帶 紐蓋盒(VII 式罐)或委角 方碟(I 式盤)等作品之造型 或劃 花技法 既然和 沉船同 類遺物 極為 接近(圖 32 及同圖 19),故不排除該層 位或 許包
26、括 部分時 理應 較早 的遺物 在內?當然,同器 式或 類似的圖紋也 可能 沿續 段時期,但此 均還 待今 後詳細 的編年 來解決。個值得留意的現 象是,沉船越 窯劃花 青瓷既 僅 刻劃疏 朗圖紋 者(圖 33),也 於器面滿飾 圖紋 的作 品(同圖 30),此則又說明了兩類劃花樣式段重疊並存的時期。綜觀沉 船越窯 青瓷 不難發 現,除 了劃花 作品之 外,另 存在 無加 飾的素面作品(圖 34),越窯 作坊的 這種兩 路貨 生產形 態可說 是同省 宋元時 期龍 泉窯燒28 29 30 31 28 龜井明德,唐玉璧高台 出現 消滅時期考察,貿易陶磁研 究13(1993),頁104。29 馮先銘
27、,同註(19),頁6。30 陳萬里,同註(17),圖 10。該作品口部已殘,修復後的清楚圖版可參見:汪慶正編,越窯、色瓷(海:海古籍出版,1996),圖12。31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林士民),同註(16),頁243-280。32 近年,森達也亦曾指出兩類作品的並存現象。參見同氏,晚唐期越州窯青磁 劃花 文,收入:楢崎彰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京都:真陽,1998),頁485。32 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年)8 製兩路類 型青 瓷的先 軀。雖然,黑石 號沉船 的越窯 素面 青瓷檔 次不,但郤包括了部 分釉 呈青綠 色調極 為精美、尺 寸又大 的作品 在內。著的 陝西 扶風咸通年(874 年
28、)法門寺越 窯色 瓷即是 承襲 了這 路的燒 製傳統 所取 得的傑出成就。從法 門寺 宮 色瓷 的素面 折沿平 底盆之 盆式(圖 35),亦見於浙江臨安 吳 越國功 臣墓、洛 陽後梁 開平 年(909 年)高繼蟾墓,或近年發現的臨 安後 晉福 年(939 年)吳越國 恭穆皇 后康陵,可知該 路傳 承少還沿續 時期。因此,以往 者或許 是因著 重觀察 素面 青瓷的 發展變 遷,從而主張 晚唐 時期越 窯劃花 青瓷只 是罕 見例 的看法,無疑 是修 正的 必要。越窯劃花 時 還與鏤 空裝飾 結合運 用(圖 36),而劃花 作品與 素面瓷 並存 的現象於沉船所 出蓋 盒亦可 見到。所見蓋 盒 多種樣
29、 式,的於蓋 面飾刻 劃花,也的僅 於蓋 面正 方 置傘 狀紐(同圖 32)後者 造型 與河 北省 太 平興 國 年(977年)靜志 寺塔 基所 出同 類 作品 極為 類似,故 不排 除靜 志寺 塔基 之原 定為 北宋時期越窯青瓷蓋盒的年可能溯世紀。紋飾之 外,黑石 號沉 船越窯 青瓷 的器 式亦 提供 了該窯 作品 造型 變遷 的趣線索和啟 示。舉例而 言,若 就沉船 所見 式口 徑近 公分 的折沿 帶繫 圈足盆的繫耳裝 飾和 圈足裝 置看來(圖 37),其 和寧波 和義路 唐大 年間 第 文化層(II 式盆)(圖 38),以及臨安第20 號、21 號錢 氏墓出 的越 窯同 式青瓷盆似乎存
30、在著 演變的 關係,即 盆之身 腹是 隨著時 而加 深,器 腹弧 度趨小,33 34 35 36 37 38 39 33 任世龍,龍泉青瓷的類型與分期試論,國考古會第次年會論文集 1981(北京:文物出版,1984),頁121-127。34 陝西省法門寺考古隊(韓偉 等),扶風法門寺塔唐宮發掘簡報,文物 1988 年 10 期,頁1-26。35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姚仲沅),浙江臨安板橋的墓,文物1975 年 8 期,頁71圖5 之2。36 洛陽文物工作隊(朱亮 等),洛陽後梁高繼蟾墓發掘簡報,文物1995 年 8 期,頁54 圖3 之11 及彩圖2。37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張玉蘭),浙江臨
31、安吳越國康陵發掘簡報,文物 2000 年 2 期,頁22 圖34。38 出光美術館編,宮殿遺寶(東京:出光美術館,1997),圖81。39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林士民),同註(16),頁262 圖11 之12。40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臨安墓的文圖和色瓷,考古 1975 年 3 期,40 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9 時 期更 於略呈 斜直壁 的盆腹 方 置大口 徑的高 圈足。另方 面,如果我們將觀察 的重 點置於 做為帶 繫圈足 盆主 體造型 的折沿 盆,則可得 出完 全不同的結論。也就 是說,黑石號 沈船帶 繫折 沿圈足 盆之身 腹明顯 又要比 前述
32、 咸通年(874 年)法門寺出 的 折沿平 底盆來 得深。這就 提示我 們越窯 青瓷 不同器式之間的 演進 過程並 不致,故 述對 於帶繫 圈足盆 的近於 機械式 的觀 察顯然還商榷 的餘。不 過,我 們似 可依據 浙江紹 興元和 年(810 年)王叔 文夫墓的越窯 青瓷 多棱形 口帶 把壺(圖 39)之壺式而 輕易得 知,時相對略晚的沉船同式 壺的 壺頸收 斂較劇,但壺身 和 口則趨 修長(同圖31)。越窯青 瓷的編年並非本 文主 要的討 論重點,不過,我 少 義務指 出河南 門峽 市唐 張弘慶墓越窯 青瓷 的曖昧 且不恰 當的定 年,這是因 為該墓 出越 窯作品 的年 涉及到界要 如何 評
33、估、掌握 世紀 期 陸羽 茶經 所載如 冰似玉 越窯 青瓷的確實面貌 這 青瓷史 的重 大議題,不 能等閑 視之。按張 弘慶 墓雖伴 出墓 誌,可惜誌文漫漶只知其卒歿於年,但發現者則依據墓室結構及隨葬品內容、型制,認 為該 墓所出 器身飾 刻劃花 的越 窯青瓷 穿帶壺(圖 40)是介於 同區寶元年(742 年)韓忠節墓 和偃師 元和 年(814 年)鄭紹方 墓之間 的作品。姑且不論其 劃花 紋飾所 呈現出 的晚唐 裝飾 徵,由於與 該壺造 型基本 致 的越窯劃花穿帶 壺亦 見於黑 石號沉 船(圖 41),故張弘 慶墓的 這件被 視為盛 唐期 越瓷重要例証之 相對 年,也應在 晚唐 世紀 時期,
34、這從同 墓伴隨 出的 另 件具典型晚唐 造型 樣式的 越窯青 瓷璧足 敞口 碗亦可 窺見得 知。其 次,若 將沉 船年結合墓誌 年 的記 載,則 墓主 張弘慶 極可 能是 終歿於 長慶 年(824年),即沉 船寶曆 年(826 年)長沙 窯紀年 銘瓷的 前年。就 此而言,目 前的考古發掘仍 然未 能尋覓 符合 茶經 所記 述的類 玉、類 冰般之 世紀 期 越窯青瓷;相對 的,施罩精 純青釉 的越窯 製品 均集 於世 紀,故 茶經 關瓷窯品評的記載是否確為陸羽所書?值得深思。黑石號 沉船 所見 穿帶 壺除了 越窯 青瓷 之外,還 包括產 待 進 步確 認的白釉綠彩鉛 釉陶(圖 42-a、b)和河
35、 北邢窯 系白瓷 作品(圖 43)。該現 象表 明,圖版玖之2。41 陳萬里,瓷器與浙江(北京:華書局,1946),頁13;圖 參見:故宮 博物 院編,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北京:文物出版,1962),圖7。42 門峽市文物工作隊(寧景 通),門峽市兩座唐墓發掘簡報,華夏考古 1989 年 3 期,頁 97-112 轉頁81。許 申,試 論河 南出 的 越 窯瓷 器,江 西文 物1991 年 4 期,頁 4。41 42 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年)10 世紀前期 穿帶 壺式已 是各 瓷窯流 行的 器式之,因 此過去 論者以 為穿 帶壺是世紀之 異 樣式的 說法,也 應予以 修正。此外,沉船
36、的 邢窯系 白瓷 當亦見俗稱 萬年 壺 的豐肩 鼓腹 蓋罐(圖 44),個別作 品另於 器肩加 置管 狀短流(圖45)。前 者和 陝西 省博 物館 藏邢 窯白 瓷 造型、釉 色基 本 致,後者帶流罐相對少見,但陝 西省長 安縣南 里王村 132 號唐墓曾 出 類似造 型的白 瓷作品。儘管該類 罐是 盛唐 世紀時 期白瓷 或 彩釉陶 常見的 器式之,而 河南 偃師會昌年(845 年)李存墓 或 同省 鞏義市 大 年(851 年)薛府君墓 亦見 同類白瓷作 品(圖 46),可惜缺乏世紀前期的紀年遺物得以啣接。故年相對明確的沉船該類罐可以彌補其的缺環。、白釉綠彩陶器和青花瓷器 黑石號沉 船當 計 總
37、數近 兩百件 的白 釉綠彩 陶和為 數僅 件的 青花瓷。白釉綠彩 陶之 器胎燒 結程度 不,多數 作品胎 質略顯 粗鬆呈 灰白或 偏紅 色調,但部分作 品瓷 化程度 較高近 似所謂 的 器(圖 47)。除 了少數 作品於 白釉 施加綠、黃 等兩種 釉彩之 外,多數作 品均 於器胎 施掛白 化妝 而後 罩以低 溫透明 釉,釉再加 飾綠 彩斑紋 或以淡 綠色釉 遍塗器 身(圖 48),後者就外觀 而言,亦可稱為綠釉陶。此 外,沉 船亦 存在少 數僅施 掛低溫 鉛綠 釉的作 品(圖 49),其 施釉工序和相對 濃綠 的釉調 雖與白 釉綠彩 陶不 同,但 兩者於 器形或 裝燒工 藝等 方面則頗共通之處
38、,可能是來同窯區所生產,因此以將併進行討論。沉船白釉 綠彩 陶器形 種類包 括帶 把壺、穿 帶壺、蓋罐(圖 50)、蓋 盒(圖51-a、b、c)、盃(圖 52)、盤(圖 53)、碗(圖 54)、缽(圖 55)、盆(圖 56-a、b)和足盂(圖 57-a、b)等,的器 類還可 再區 分為若 干式,造型頗 為多 樣,幾乎網羅了 目前 考古所 見晚唐 白釉綠 彩陶 的常見 器式,甚存 在部分 以往 所未知43 矢部良明,遼領域出陶磁展開,東洋陶磁2(1973-1974),頁25。44 畢南海,西 北華 東 省市 隋唐 白 瓷考 察紀 實(),河 北陶 瓷1988 年 3 期,頁12 圖 5。45 安
39、志,陝西長安縣南里王村與咸陽飛機廠出大量隋唐珍貴文物,考古與文物 1993年6 期,頁48 圖之3。46 國會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工作隊(徐殿魁等),同註(18),頁907 圖5 之3。4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趙清 等),鞏義市北窯灣漢晉唐墓葬,考 古 報 1996年3 期,圖版拾陸之3。43 44 45 46 47 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11 的器形。其次,沉船 白釉綠 彩陶的 裝飾 亦可 觀之處,除了 模貼 花之 外,還陰刻劃 花或 貼塑等 較為罕 見的裝 飾手 法。為 了避免 敘述 的枯燥 繁瑣,本文不擬逐 介紹 沉船 的這類 鉛釉陶 器,但少 必
40、要 參酌 國遺址 出 的可相互比對 的標 本,首 先再次 檢証沉 船同 類作品 的可能 所屬時,進 而擇 要說明沉船所出部分罕見的器式和裝飾題材。就目前 國 的考 古 料看來,帶 把 壺是 白釉 綠彩等 陶瓷 相對 常見 的器形之,故可提 供判斷 沉船同 式 壺年 的參考 依據。沉船 帶流 壺計 式,I式是於器肩側置斂豐的管形短流,肩另側頸肩之間設泥條雙股式弧形把,整 體施罩 綠釉(同圖49);II 式白釉 綠彩 壺的壺 身和呈 喇叭式 的頸 部造型雖和 I 式壺 致,但係於 壺口和 壺肩 處置獅 形把,流呈 龍首狀,且 於器肩把和之 間安 雙股式 半環形 縱繫(圖 58-a、b)。與 I 式
41、壺造 型致 的白 釉綠彩壺曾見於河南安陽薛家莊唐墓(圖 59),後者壺雖亦被定年於時期,不過從 該墓伴 出 具世 紀造型 徵的 白瓷璧 足碗,同時與 碗配 套使用的花瓣卷沿白瓷托盤也和河北臨城大年(856 年)劉府君墓出品造型致,所以我 認為原 墓葬 發掘報 告書的 定年才 是正 確的。其次,前 引劉 府君墓或山西貞 元 年(792 年)宋嘉進墓,也分別 出 了與沉船 I 式壺 造型 類似的白瓷和黃 釉 壺(圖 60)。另方 面,經 正式公 佈的 國考古 發掘 料雖 未能見到和沉船 II 式獅把 龍首流 壺同型 制的白 釉綠 彩作品,但可 確認數 例同 為獅形把,但 流不 加飾龍 首的 壺身造
42、 型與II 式壺相近 之白瓷 壺,其 件 出於河北定窯窯址晚唐堆積層,西安白鹿原第 14 號唐墓亦見該式白瓷壺(圖61)。後 者墓 葬雖 乏明 確紀 年,但從 共伴 出 的 黑釉 雙繫 罐與 同墓 群 的貞48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劉東 亞),河南安陽薛家莊殷遺址、墓葬和唐墓發掘簡報,考古通訊1958 年8 期,圖版壹之8。4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孫新 民等),介紹幾件陶瓷精品,華 夏考 古1996 年 3 期,頁109;河南出陶瓷(香港:香港大美術博物館,1997),圖24。50 李振奇等,同註(5),頁22 圖2 之5、6。51 長治市博物館(侯艮枝),長治市西郊唐李度、宋嘉進墓
43、,文 物1989 年 6 期,頁48 圖11。52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林洪),河北曲陽縣澗磁村定窯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 1965年8 期,圖版伍之5。53 俞偉超,西安白鹿原墓葬發掘報告,考古報1956 年3 期,圖版柒之4。48 49 50 51 52 53 美術史研究集刊 第期(民國91年)12 元年(801 年)李良墓同式 罐形制 相近,推測其 相對年 可能 是在 世紀前期,而 該 年跨 度也和 沉船越 窯、長沙窯 等作品 所顯示 的時 不謀 而合。此外,沈船所 見綠 釉足 鎮鍑,鍑蓋 置寶 珠形鈕(同圖57),其 造型、釉 色徵也和河南偃師元和年(814 年)鄭紹方墓出作品致。除
44、了 國北 方 區墓 葬或遺 址之 外,晚唐 時期 的白釉 綠彩 陶以 江南 揚州的出數量 最多,標本 的造型 和裝飾 也和 沉船同 類作品 最為相 似,如 年發掘揚州唐 城遺 址所獲 花口 圈足碟(圖 62)就與沉船 作品 造型 致(圖 63)。其次,沉 船白 釉黃、綠彩 花口碗 當 包括 式於花 口方 外壁飾 凹槽,內壁相對處起 棱,同時又 在碗心 貼飾模 陽 紋趕珠 龍之洋 溢著 屬器皿 要素 的華麗作品(圖 64),也曾出 於揚 州唐 遺跡(圖 65)。別 是近年 揚州唐 建 築基址發掘出 的敞 口折沿 白釉綠 彩大盆(圖 66),或造型 較為 殊呈敞 口寬 平折沿式樣的白 釉綠 斑點飾
45、 大盤(圖 67),其 器式也 和沉船 同類 作品相 符(同圖56 及圖 68a、b)。應予提 的是,揚州 該建築 基址 另伴出 了世 紀前期 的越 窯青瓷劃花方 碟等 作品,此亦再 次說明 了該 類白釉 綠彩陶 的大體 年。另外,沈船所見白釉 綠彩 多採用 支釘支 撐正燒 的技 法,故 如折沿 大盆盆 心留 只 對稱的細小支燒痕,趣的是該盆外底,還可見到只形支燒窯具的痕跡(圖 56)。相對於 揚州 出 白釉 綠彩陶 的器 式大 都能 在沉 船同類 作品 得 以見 到,沉船的白釉 綠彩 陶則包 括不少 揚州未 曾出 的器 形和裝 飾內容。在裝 飾方 面,沉船所見與前述揚州唐城花口碟造型相同的作
46、品,既另於碟心陰刻花葉、雲 54 55 56 57 58 54 俞偉超,同註,圖版捌之9。55 國會科院考古研究院,偃師杏園唐墓(北京:科出版,2001),頁198 圖 190之 7 及彩版16 之 5,黑 白圖 版 23 之 2。不過黑白圖版和彩版說明將該作品誤植為M0954號墓 出。本 文依 據原 墓葬 發掘 報告 書(國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工作隊,考古1986 年 5 期,頁449 圖 33 之 2)及此次新刊的報告集,頁196 的敘 述內 容判 斷綠 釉 足 鍑應是出M2544 號墓,即鄭紹方墓。56 南京博物院發掘工作組等,揚州唐城遺址1975 年考 古工 作簡 報,文物1977 年
47、 9 期,頁26 圖26。57 國會科院考古研究所揚州城考古隊等(王勤),江蘇揚州市文化宮唐建築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4 年5 期,圖版柒之1、3。58 弓場紀知,揚州晚唐 釉陶器、白磁青花 關 試考,出光美術館研究紀要3(1997),頁88 圖8。謝明良 記黑石號(Batu Hitam)沉船的國陶瓷器 13 紋和蝴蝶 等組 合紋樣(同圖53),也的 是在 碟內面 陰刻複 線菱形 邊框,框內飾幾何紋飾,外 框邊 角加飾 花葉(圖 69-a、b),而這 類菱形 花葉紋 樣也 同樣出現在沉船 的另 件敞 口寬平 沿白釉 綠彩大 盤(同圖68-b)。就 目前 國境 內出的晚唐 時期 鉛釉陶 器的裝
48、 飾技法 而言,以模 貼花 或陽紋 花較 為常 見,於在器表 陰刻 紋樣的 作品則 極為少 見,經正式 報導的 考古實 例,除 了陝 西耀州窯窯址出 標 本之外,大約只 安徽 巢湖 會昌 年(842 年)伍府君墓 的綠釉殘片,以及 山東益 都或揚 州等 出 的彩 魚形穿 帶壺等 少數作 品了。然而黑石號 沉船 郤存在 多件飾 陰刻劃 花的 白釉綠 彩陶,並且重 覆出現 於菱 形邊框角刻劃 朵花 這種與 國傳 統紋樣 大異其 趣的 構圖。從前 引沉船 件直 徑近39公分,器 體碩 大的蓋 盒盒面 正菱 形輪 廓線邊 角飾蓮 花,並 朵雲 紋陪 襯事可知,菱 形花 葉紋飾 本身在 細部 是 多種的
49、 變形,似乎也 可任意 與 其他單位紋樣進 行組 合(同圖51-c)。最引 目的以 菱形花 葉為主 要紋飾 的白 釉綠彩陶,無疑 是 件通高 逾公 尺的超 大型 把壺。把壺主 體是由 狀似膽 瓶的 長頸和球圓腹所 構成,頸 置外敞 的瓣口,正 兩側 微內凹 形成前 方的 口,腹底扁圓算珠形 飾 方置喇 叭式高 足,口 沿和 肩部安 斷面呈 品字形 的泥條 股 式把,端 股泥 條頂端 飾蛇 首,張嘴吐 舌朝 向壺 口(圖 70-a、b)。另外,沉 船亦發現件綠 釉帶 榫龍首(圖 71-a),龍首 尺寸與 插榫大 體可 與把壺 的瓣口 扣合,(圖71-b)但是否 確實屬 於該把 壺壺 蓋部件?還難
50、 遽斷 言。無論 如何,在線 刻紋飾襯托之,使 得該巨 型把壺 愈顯華 麗,其既於 瓣口和 壺肩飾 雲頭紋,頸 方部位和高足 分別 刻劃仰 覆蓮瓣,足 方扁 圓珠 飾唐草 紋,但 最為突 出的 則是方以弦 紋區 隔出的 壺身腹 正部 位的 菱形花 葉紋樣,其不 僅於把 手 方和壺身兩側刻 劃這 類菱形 花葉,餘空 間更 以 弦紋為 邊界滿 飾由菱 形正 剖開的角形 花葉 紋,致 使整體 畫面繽 紛 帶著秩 序感。菱形花 葉紋飾 是白 釉綠彩陶作坊工 匠 意凸顯 的圖紋 事,還可 在沉船 的廣 口、卷 沿、豐 肩綠 釉罐得以窺見得 知(圖 72-a、b)。按 該綠釉 大罐 的綠釉 幾乎 斑剝殆